首页 > 要闻简讯 > 精选范文 >

ldquo(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及rdquo及原文、赏析)

2025-07-01 14:01:47

问题描述:

ldquo(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及rdquo及原文、赏析),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?求解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1 14:01:47

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”出自《诗经·国风·桃夭》,是古代描写女子出嫁时美好情景的诗句。原文如下:

> 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

> 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
这四句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,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出嫁的场景,充满了对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和赞美。

一、原文解析

- 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:桃花盛开的样子,形容女子青春美丽,光彩照人。“夭夭”形容花儿繁盛茂盛,“灼灼”则是形容花朵鲜艳夺目。

- “之子于归”:这位女子要出嫁了。“之子”即“这个女子”,“于归”是古时女子出嫁的称谓。

- “宜其室家”:意思是她将使她的家庭和谐美满。“宜”是适合、适宜,“室家”指家庭。

整首诗通过桃树开花来比喻新娘的美貌与青春,表达对她婚后生活幸福的祝福。

二、赏析

《桃夭》是《诗经》中一首非常典型的婚嫁诗,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,展现了古人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。全诗虽短,但结构严谨,意象鲜明,情感真挚。

1. 象征手法的运用

诗人以“桃夭”起兴,借桃花的艳丽、繁盛来比喻新娘的美丽与青春,同时也象征着婚姻的繁荣与幸福。这种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的方式,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。

2. 情感真挚,寓意深远

全诗没有过多的修饰,却饱含深情。通过对新娘出嫁的描写,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家庭和睦的祝愿,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以及对女性在家庭中角色的肯定。

3. 语言简练,节奏明快

四句诗朗朗上口,节奏感强,具有很强的音乐性,符合《诗经》“赋比兴”的艺术手法,也便于传唱和记忆。

三、文化意义

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”不仅是对一位女子出嫁的祝福,更是对婚姻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描绘。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,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“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思想基础——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,只有家庭和睦,才能社会稳定。

此外,这首诗还被后世广泛引用,成为婚礼祝词中的经典语句,至今仍常用于祝福新人婚姻美满、家庭幸福。

总之,“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”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人生祝愿。它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先民对爱情、婚姻和家庭的珍视与向往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