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郁离子僰人舞猴》原文及翻译】《郁离子》是明代刘基(字伯温)所著的一部寓言集,内容多以历史人物、自然现象为题材,借古讽今,寓意深刻。其中《僰人舞猴》一文,通过讲述僰人驯养猴子的故事,揭示了人性中的虚荣与盲目追随的弊端。
原文:
僰人有善驯猴者,畜之数岁,驯如犬。每出,必饰其形,使舞于市,观者如堵。一日,有老儒过之,问曰:“此何物也?”曰:“猴也。”曰:“能舞乎?”曰:“能。”遂命之舞。猴乃跃而起,跳踉作态,若有所思。儒笑曰:“此非猴也,乃人也。”
僰人怒曰:“吾畜之久矣,岂非猴哉?”儒曰:“汝视其形,我察其心。彼虽为人形,而心则猴也。见人则效,闻声则动,无主见,无定志,徒以巧技媚人耳。此非猴乎?”
僰人默然,终不悟。
翻译:
僰地有个擅长驯养猴子的人,养了几只猴子,几年后,它们已经非常听话,像狗一样温顺。每当他带它们上街表演时,都会给它们打扮一番,让它们在集市上跳舞,围观的人群络绎不绝。
有一天,一位老儒生路过,看到这一幕,便问:“这是什么动物啊?”那人回答:“是猴子。”老儒又问:“它会跳舞吗?”回答说:“会。”于是老儒让猴子跳一段。猴子立刻跳起来,做出各种动作,好像在思考什么。
老儒笑着说:“这不是猴子,而是人。”
僰人听了很生气,说:“我养它们很久了,怎么不是猴子呢?”老儒说:“你只看它的外表,我看的是它的内心。它虽然长着人的样子,但心里却像猴子一样。见到人就模仿,听到声音就反应,没有自己的主见,也没有坚定的意志,只是靠技巧讨好别人罢了。这难道不是猴子吗?”
僰人沉默不语,始终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释义与启示:
这篇寓言通过“僰人舞猴”的故事,讽刺了那些没有主见、只会模仿他人、追求表面光鲜的人。老儒指出,即使外貌像人,但内心空洞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,本质上仍是“猴”——即没有灵魂的模仿者。
文章强调了“知行合一”的重要性,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,更在于内心的清明与坚定。那些只懂得取悦他人、迎合潮流的人,往往失去了自我,沦为他人的工具或傀儡。
结语:
《僰人舞猴》虽短,却寓意深远。它提醒我们,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,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,不被表象迷惑,不被潮流裹挟。唯有心中有主,才能真正成为“人”,而非“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