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《行路难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
-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,掌握诗中关键语句的含义。
- 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,感受其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朗读、赏析、讨论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。
-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感受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与乐观精神,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- 引导学生在逆境中保持希望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理解诗意,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及诗歌的主旨。
- 难点:体会诗中“行路难”的象征意义,感悟作者在失意中的坚持与追求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多媒体课件(含《行路难》朗读音频、相关图片等)
- 学生预习课文,查阅李白生平资料
- 教师准备好课堂讨论问题与拓展阅读材料
四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- 展示李白的画像或相关诗句,提问:“你们知道李白吗?他的诗有什么特点?”
-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李白作品,如《静夜思》《望庐山瀑布》等,引出本课主题。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- 教师范读课文,学生跟读,注意字音、节奏和感情。
- 学生自由朗读,结合注释疏通文意,初步理解诗歌内容。
3. 精读分析(20分钟)
- 分段讲解诗歌内容,逐句分析,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的含义。
- 重点分析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”与“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”的对比,体会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。
- 讨论“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”所象征的现实困境,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路上的艰难与挑战。
4. 深入探讨(15分钟)
- 提问:“诗中‘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?”
- 组织小组讨论,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,教师适时引导,帮助学生理解诗人虽身处困境,却仍怀有远大抱负与坚定信念。
5. 拓展延伸(10分钟)
- 阅读李白其他作品片段,如《将进酒》《蜀道难》,比较其风格异同。
- 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生活,谈谈在遇到困难时应如何面对,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。
6. 总结提升(5分钟)
- 回顾诗歌内容,总结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。
- 强调“行路难”不仅是现实的艰难,更是人生的考验,激励学生勇敢前行。
五、作业布置:
1. 背诵并默写《行路难》全诗。
2. 写一篇短文,题目为《我心中的“行路难”》,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《行路难》
——李白
金樽清酒 → 痛饮无味
玉盘珍羞 → 心绪难平
黄河冰塞 → 前途渺茫
太行雪满 → 举步维艰
长风破浪 → 坚定信念
直挂云帆 → 追梦不止
```
七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与运用,提升其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