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要闻简讯 > 精选范文 >

出塞王昌龄

2025-07-02 12:42:28

问题描述:

出塞王昌龄,急!求解答,求不鸽我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2 12:42:28

出塞王昌龄】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这首脍炙人口的诗,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之手,题为《出塞》。虽短短四句,却气势磅礴,意境深远,成为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。

王昌龄,字少伯,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,与李白、杜甫齐名。他的诗风清新俊逸,尤其擅长七言绝句,被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而《出塞》正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,不仅展现了他对边疆战事的关注,也寄托了对国家强盛、将士英勇的深切期望。

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一句,看似简单,实则意蕴深厚。诗人将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隘并置,仿佛穿越时空,勾勒出一幅历史的长卷。这不仅是对边塞风光的描绘,更是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慨。自秦汉以来,边疆战火不断,多少将士戍守边关,多少家庭承受离别之苦。这种历史的厚重感,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悲悯之情。

“万里长征人未还”则是对战争残酷的直接控诉。征人远赴边塞,一去便是多年,甚至有去无回。诗人用“人未还”三个字,道尽了无数家庭的无奈与悲伤。这里没有过多的描写,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压抑,仿佛能听到边塞的风声和战士的叹息。

后两句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,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与期待。龙城飞将,指的是西汉名将李广,因其英勇善战、威震匈奴而被后人传颂。诗人借古讽今,希望当朝能有像李广一样的良将出现,保家卫国,不让敌人越境一步。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呼吁,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盼。

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开阔,情感真挚,既有历史的厚重,又有现实的关怀。它不仅仅是一首诗,更是一段历史的回响,一份民族精神的写照。王昌龄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,为我们留下了一首不朽的边塞诗篇。

在今天看来,《出塞》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,铭记历史,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安宁与发展而努力奋斗。王昌龄的诗,不只是文字的堆砌,更是心灵的共鸣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