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陶渊明《闲情赋并序》原文与译文】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,陶渊明以其独特的田园诗风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诗人。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理想,也寄托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。其中,《闲情赋并序》便是他抒发内心情感、表达人生感悟的重要篇章之一。
《闲情赋并序》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,内容围绕“闲情”展开,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作者在归隐之后的心境变化。全篇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充分体现了陶渊明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高洁品格。
原文:
余少时读《洛神赋》,未尝不叹其辞之妙,意之幽。然每思及之,则心不能安,情不能已。盖其所言,非吾所愿也。吾性本爱闲,不乐仕进;志在林泉,不慕荣华。今虽处世,而心常寄于山野之间,故作此赋,以寄吾情。
夫闲情者,非懒惰也,乃心之所安,志之所向也。吾尝游于林下,见草木繁茂,鸟鸣清脆,心旷神怡,忘却尘嚣。于是感而赋之曰:
“余心既静,万物皆宁。风起云涌,水清月明。山高水远,人迹罕至。独坐幽篁,弹琴长啸。闲来无事,聊以自娱。”
嗟乎!人生如梦,岁月如流。吾虽不才,然志在山水之间,不愿逐利争名。若得一隅之地,足矣。何必劳形于朝堂,苦心于功业?吾愿终老于林泉,与松竹为友,与鸥鹭为伴,逍遥自在,无拘无束。
译文:
我年轻时读到《洛神赋》,常常感叹它的辞藻之美、意境之深远。然而每当想到它,心中便难以平静,情绪也随之起伏。因为文中所写,并非我所追求的理想。我的天性喜爱闲适的生活,不喜欢追逐官场;我的心志在于山林泉水之间,不羡慕富贵荣华。如今虽然身处世俗之中,但内心却常常寄托于山野之间,因此写下这篇赋,以表达我的情感。
所谓“闲情”,并不是懒惰,而是内心安宁、志趣所在。我曾漫步于林间,看到草木繁盛,鸟儿啼鸣悦耳,心情舒畅,忘却了尘世的纷扰。于是感慨而作此赋:
“我的心已经安静下来,世间万物都显得平和。风吹云动,水面清澈,月亮明亮。山高水远,人烟稀少。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,弹琴吟诗,悠然自得。闲来无事,就以此自娱自乐。”
唉!人生如同一场梦境,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过。我虽无大才,但志向在于山水之间,不愿为了利益而奔波。如果能有一片宁静之地,也就足够了。何必劳累身心于朝廷之上,费尽心思于功名事业?我愿终老于山林之中,与松树竹子为友,与白鹭鸥鸟相伴,自由自在,无牵无挂。
陶渊明的《闲情赋并序》不仅是他对自然生活的赞美,更是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在这篇文章中,他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情感,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、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。这种精神,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