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《青山不老》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(...)】一、教材分析
《青山不老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,属于记叙文类。文章通过讲述一位老人在荒山上植树造林、坚持不懈的故事,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。课文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富有感染力,适合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,感悟人生哲理。
二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:
- 掌握本课生字词,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。
- 理解课文内容,把握文章主旨。
-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品析等方式,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。
-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,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- 感受老人无私奉献、坚持不懈的精神。
-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、保护环境的意识。
三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 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老人的高尚品质。
- 难点: 领会“青山不老”这一题目的深刻含义,感悟生命的意义。
四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相关图片、背景音乐等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找关于植树造林的相关资料。
五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播放一段关于植树造林的视频或展示几张青山绿水的图片,引导学生思考:“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怎样的守护者?”引出课题《青山不老》。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1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词。
2.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,指导朗读与书写。
3. 分组讨论: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?主要人物是谁?
(三)精读探究(20分钟)
1. 整体把握:
- 提问:文章围绕哪个人物展开?他做了什么事情?
- 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。
2. 细节品析:
- 重点段落分析:如“他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进山……”
-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动作、语言的句子,体会其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3. 情感升华:
- 讨论:“青山不老”是什么意思?为什么说青山不老?
-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,思考环保的重要性。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角色扮演: 学生分组扮演老人、村民、记者等角色,进行情景对话。
2. 写作练习: 写一篇短文,以“我心中的青山”为题,表达对自然的热爱。
(五)总结升华(5分钟)
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,总结老人的品质,并强调“青山不老”的象征意义。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,保护环境,传承精神。
六、板书设计
```
青 山 不 老
老人:坚持、奉献、无私
↓
绿树成荫 → 生命延续
↓
“青山不老”:精神永存
```
七、作业布置
1. 抄写并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段。
2. 写一篇读后感,题目为《我眼中的青山不老》。
八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训练,提升课堂实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