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儿园大班游戏《跳房子》教案】一、活动名称:
跳房子
二、适用年龄:
幼儿园大班(5-6岁)
三、活动目标:
1. 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。
2.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规则意识,增强集体荣誉感。
3. 激发幼儿对传统游戏的兴趣,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。
四、活动准备:
1. 在户外或室内地面用粉笔画出“跳房子”场地(通常为9个格子,呈“田”字形排列)。
2. 准备若干小石子或沙包作为投掷工具。
3. 教师提前熟悉游戏规则,确保安全。
五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部分(5分钟)
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以前玩过的游戏,引出“跳房子”这一传统游戏,激发幼儿兴趣。
提问示例:
- “你们有没有玩过跳房子呀?”
- “跳房子是怎么玩的呢?”
2. 游戏讲解与示范(8分钟)
教师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基本规则:
- 幼儿依次单脚跳进格子,每跳一个格子后将手中的石子投入对应的格子中。
- 跳的过程中不能踩线或踩到其他格子,否则算失败。
- 完成一轮后换人继续,看谁跳得又快又准。
教师进行动作示范,确保幼儿理解游戏流程。
3. 分组游戏(15分钟)
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,每组轮流进行游戏。
教师在旁指导,鼓励幼儿积极参与,并提醒注意安全。
游戏中可适当调整难度,如增加格子数量或改变跳跃方式,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。
4. 总结与分享(5分钟)
游戏结束后,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,分享自己的感受:
- “你最喜欢跳房子的哪一部分?”
- “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?你是怎么解决的?”
教师给予积极评价,表扬幼儿的参与热情和合作精神。
六、延伸活动建议:
1.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跳房子,增进亲子互动。
2.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,让幼儿尝试自己设计“跳房子”图案。
3. 结合美术活动,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跳房子场景,培养创造力。
七、注意事项:
1. 确保活动场地平整,避免幼儿摔倒。
2. 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情绪,适时调整节奏。
3. 强调游戏中的安全规则,如不推搡、不乱扔石子等。
八、活动反思:
通过本次游戏活动,幼儿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,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。今后可根据幼儿兴趣,引入更多传统游戏,丰富体育活动内容,提升幼儿的综合发展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