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我长大了》幼儿园语文教案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通过故事和互动,引导幼儿认识“长大”的含义,激发他们对成长的向往。
2.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,增强自信心。
3. 引导幼儿感受成长带来的变化,学会感恩与珍惜。
二、活动准备:
1. 故事图片《我长大了》
2. 幼儿成长照片或视频(提前请家长协助提供)
3. 镜子若干(用于幼儿观察自己的变化)
4. 绘本《我长大了》(可选)
5. 手工材料:画纸、彩笔、贴纸等
三、活动过程:
(一)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出示一张小宝宝的照片,问:“这是谁?你们见过他吗?”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。接着出示幼儿现在的照片,让幼儿对比,引出“我长大了”的主题。
(二)故事讲述(10分钟)
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绘本《我长大了》,讲述一个小朋友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过程,包括学会走路、说话、上学等重要阶段。在讲述过程中,适时提问,如:“你有没有像故事里的小朋友一样学会做事情?”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。
(三)互动讨论(10分钟)
1. 教师提问:“你觉得什么是‘长大’?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2. 幼儿分组讨论:“你觉得自己有哪些地方长大了?”每组派代表发言。
3. 教师总结:“长大不仅仅是身体变高了,还学会了更多本领,懂得了更多道理。”
(四)照镜子活动(5分钟)
让幼儿每人拿一面镜子,观察自己的脸,说说自己有什么变化。比如:“我的头发长了”、“我的眼睛变大了”等,帮助幼儿直观感受成长的变化。
(五)手工制作(10分钟)
幼儿用画纸、彩笔等材料,画出自己“长大后想做的事情”,如当医生、老师、科学家等,并贴上自己的照片,做成“我的梦想成长册”。
(六)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,表扬他们的表现。最后,播放一段关于成长的音乐,让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舞动,感受成长的快乐。
四、活动延伸:
1. 家园共育:请家长与孩子一起翻看旧照片,聊聊孩子的成长故事。
2. 区角活动:在语言区投放“我长大了”主题的图书和道具,供幼儿自主阅读和表演。
五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以“我长大了”为主题,贴近幼儿生活,激发了孩子们对成长的思考与兴趣。通过故事、讨论、手工等多种形式,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与意义。今后可以结合更多真实案例,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