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做个笑娃娃》小班优质教案】一、活动名称:《做个笑娃娃》
二、活动目标:
1. 认识“笑”是一种积极的情绪,了解笑能带来快乐。
2. 通过模仿、游戏和绘画等形式,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。
3.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,增强自信心。
4. 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,培养乐观、开朗的性格。
三、活动准备:
1. 图片若干(如笑脸、哭脸、不同表情的卡通人物等)。
2. 镜子若干(供幼儿观察自己的表情)。
3. 彩色画纸、蜡笔、水彩笔等绘画工具。
4. 轻快的背景音乐。
四、活动过程:
(一)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出示一张笑脸图片,提问:“你们看,这个小朋友的表情是怎样的?他为什么笑呢?”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。接着,教师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说:“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‘笑娃娃’,看看谁的笑容最灿烂!”
(二)探索与体验(10分钟)
1. 教师带领幼儿照镜子,观察自己不同的表情。引导幼儿尝试做出“笑”的动作,并说出“我笑了”。
2. 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,组织幼儿做简单的律动,边唱边跳,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。
(三)互动游戏(10分钟)
1. “找朋友”游戏:幼儿围成一圈,教师说“笑”,幼儿要迅速找到一个同伴并一起笑;教师说“哭”,则要马上做出哭的表情。
2. “表情大比拼”:教师出示不同表情的图片,让幼儿模仿,并说出“我像……一样笑/哭”。
(四)绘画活动(15分钟)
1. 教师出示画纸和绘画工具,引导幼儿画出“我的笑脸”。
2. 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,可以用颜色和线条表现自己的情绪。
3. 完成后,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,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画作内容。
(五)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,问:“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?你最喜欢哪个环节?你觉得什么时候会笑呢?”
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微笑,遇到困难时也要努力保持开心的心情。
五、活动延伸:
1. 在日常生活中,教师可以多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,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。
2. 可以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室的“笑脸墙”上,营造温馨、积极的氛围。
3. 鼓励家长在家也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,共同营造快乐的家庭环境。
六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认识“笑”这一情绪,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参与兴趣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,让幼儿在更广阔的情境中体验和表达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