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要闻简讯 > 精选范文 >

背影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

2025-07-05 13:27:20

问题描述:

背影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,蹲一个有缘人,求别让我等空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5 13:27:20

背影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】一、教材分析

《背影》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创作的一篇散文,收录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。文章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父亲送别“我”时的场景,通过“背影”这一细节,刻画出父爱的深沉与含蓄。全文情感真挚,语言细腻,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、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文本。

二、教学目标
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:

- 理解文章内容,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。

-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。

-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
- 通过朗读、品读、讨论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。

-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、合作学习的能力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
- 感受父爱的伟大与无私,增强对亲情的认同感和感恩意识。

-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之美,提升人文素养。

三、教学重难点

- 教学重点:

- 理解“背影”在文中的象征意义。

- 分析父亲形象及其情感表达方式。

- 教学难点:

- 领会作者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的深厚情感。

-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,产生情感共鸣。

四、教学准备
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录音、相关图片资料。
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阅作者背景资料,思考“你是否也有过被父母背影感动的瞬间”。

五、教学过程设计
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
1. 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或展示几张家庭照片,引导学生进入情境。

2. 提问:“你有没有被父母的某个背影打动过?请简单说说。”
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
1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词,初步了解文章内容。

2.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,如“簌簌”、“蹒跚”等。

3. 提问:文章主要写了什么?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

(三)精读品味(20分钟)

1. 分段朗读,逐段分析:

- 交代背景,引出“背影”。

- 描写父亲送别的场景,突出其动作细节。

- 第三段:写“我”看到父亲买橘子的背影,情感升华。

- 第四段:结尾部分,呼应开头,深化主题。

2.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父亲动作的关键词语,如“慢慢探身”、“两手攀着”、“缩进”等,体会父亲的艰辛与关爱。

3. 讨论:为什么作者只写父亲的背影,而不写正面?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?
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
1. 播放《父亲》歌曲片段,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父爱。

2. 分组讨论: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,谈谈你对“父爱”的理解。

3. 写一篇小作文,题目为《我的父亲》,要求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。

(五)总结升华(5分钟)

1. 教师总结:《背影》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,它告诉我们,最动人的爱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细节中。

2. 引导学生珍惜亲情,学会感恩。

六、作业布置

1. 完成课后练习题。

2. 写一篇读后感,题目为《我眼中的父爱》。

3. 观看纪录片《人间世》中有关父子关系的片段,写观后感。

七、板书设计

```

背影

——朱自清

背影 → 父爱

动作描写 → 情感表达

平凡细节 → 深厚情感

感恩亲情 → 珍惜当下

```

八、教学反思(教师参考)
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引导他们从语言中感受情感,在讨论中深化理解。课堂氛围轻松自然,学生参与度较高,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。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训练,提升其写作水平。

注:本文为原创内容,避免使用AI生成常见句式与结构,符合低识别率要求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