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语文老师听课记录范文】听课时间:2025年4月5日
听课班级:七年级(3)班
授课教师:李老师
科目:语文
课题:《背影》
一、教学目标
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,围绕《背影》这篇散文展开,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父亲的“背影”所表达的深厚情感,体会父爱的伟大与含蓄。同时,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赏析能力。
二、课堂过程记录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李老师以一段温馨的家庭照片作为引入,提问:“你们有没有在某个瞬间,突然感受到父母的爱?”学生纷纷举手发言,气氛轻松自然,为后续课文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。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教师巡视指导,强调注意字词发音与语调。随后,李老师请几位学生进行朗读,并针对朗读中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和点评,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情境。
3. 精读分析(20分钟)
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内容,重点讲解了“父亲送别时的细节描写”,如“他踌躇了一会,终于决定自己送我去”,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细节背后的情感含义。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,学生能够积极发言,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。
4. 情感升华(10分钟)
在分析完文章内容后,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,谈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。部分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,课堂氛围温馨而深刻。
5. 总结与作业布置(5分钟)
教师总结了本课的重点内容,并布置了课后作业: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,要求结合文中所学的描写手法。
三、教学亮点
- 情感引导得当:李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,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。
- 互动性强:课堂中师生互动频繁,学生参与度高,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。
- 语言训练扎实:在分析文本的同时,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,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。
四、改进建议
- 可适当增加一些拓展阅读材料,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与风格。
- 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,可以设计分层任务,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。
五、听课反思
本次听课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触动。李老师的课堂设计合理,教学方法灵活,充分展现了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情怀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改进,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,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长与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