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苏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】一、活动主题:“春天里的小秘密”
二、活动目标:
1. 通过观察和体验,了解春天的自然变化,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。
2.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。
3.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,提升口语表达能力。
三、活动时间:
第4周(具体日期根据学校安排)
四、活动对象:
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
五、活动准备:
- 教师准备:春景图片、植物生长过程视频、记录表、画纸、彩笔、小铲子等工具。
- 学生准备:笔记本、铅笔、水彩笔、小篮子(用于收集自然物)。
六、活动内容与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春天的自然风光视频,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象。提问:“你看到了什么?春天来了,周围有什么变化?”鼓励学生大胆发言,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。
2. 观察活动(15分钟)
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附近的公园进行实地观察。分组进行,每组由一名老师或高年级学生协助。观察内容包括:
- 树木的变化(发芽、开花)
- 花朵的颜色、形状
- 小动物的活动(如蝴蝶、蜜蜂)
- 地面的草色、泥土的变化
3. 记录与分享(10分钟)
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用图画或简单的文字记录在记录表上。回到教室后,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发现,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。
4. 动手实践(15分钟)
组织学生制作“春天小档案”。可以用树叶、花瓣、小石子等自然材料制作拼贴画,也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,自由创作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,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。布置一个小任务: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学到的春天知识,并请家长帮忙记录下来,下周带回班级展示。
七、活动评价:
-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;
- 是否能准确描述春天的变化;
- 是否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;
- 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。
八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真实情境下的观察和动手操作,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力。部分学生在表达方面仍需加强,今后可在课堂中增加更多互动环节,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九、拓展建议:
- 可以结合语文课学习描写春天的短文,进行读写结合。
- 鼓励学生持续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,建立“自然观察日记”。
备注: 本教案依据《原苏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》课程标准设计,注重实践性、趣味性和教育性,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