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项脊轩志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:
- 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散文风格,掌握本文的写作背景。
- 理解文章结构,把握作者对旧居及亲人的深情回忆。
- 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,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朗读、分析、讨论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。
- 培养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感受作者对家庭、亲情的深厚感情,激发学生对家庭、亲情的珍惜与思考。
-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、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,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。
- 难点:体会“借物抒情”、“以小见大”的写法,理解文中蕴含的深沉情感。
三、教学过程设计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- 展示老屋图片或视频,引发学生对“家”的联想。
- 提问:“你有没有一个特别的地方,让你想起家人?”
引出课文《项脊轩志》,介绍作者归有光,简要说明其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。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词。
- 教师讲解重点文言词语(如“轩”、“修葺”、“偃仰”等)。
- 学生分组讨论: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?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
3. 精读分析(20分钟)
- 分段讲解课文,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。
- 描写项脊轩的环境与变迁,表现作者对旧居的眷恋。
- 回忆祖母、母亲、妻子,展现亲情与爱情。
- 第三段:总结全文,抒发对亲人去世的哀思与对生活的感慨。
-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细节描写,如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”,体会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。
4. 合作探究(15分钟)
- 小组讨论:作者为何选择用“项脊轩”来寄托情感?
- 思考题: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?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情感?
- 教师点评并总结:本文通过一件旧物、一处旧地,勾起作者对亲人深深的怀念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以小见大”的写作手法。
5. 拓展延伸(10分钟)
- 播放相关朗诵音频,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悟。
- 布置课外作业:写一篇短文,描述你心中最难忘的一处旧地或一件旧物,并表达你对它的感情。
6. 小结与布置作业(5分钟)
- 回顾本节课内容,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。
- 布置作业:完成一篇以“我心中的老屋”为题的作文,不少于500字。
四、板书设计:
```
《项脊轩志》教学设计
一、作者简介:归有光
二、内容梳理:
1. 项脊轩的环境与变迁
2. 对亲人的回忆
3. 对人生的感悟
三、写作特色:
1. 借物抒情
2. 以小见大
四、情感主旨:思念、亲情、人生感慨
```
五、教学反思(教师备课参考):
本课注重情感体验与语言积累相结合,通过多角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,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。在教学过程中,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,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,增强课堂互动性与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