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的区别】在现代教育理论中,支架式教学与抛锚式教学是两种常见的教学策略,它们都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方式。虽然两者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,但它们在教学理念、实施方式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明显差异。以下是对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总结与对比。
一、概念总结
1. 支架式教学(Scaffolding Instruction)
支架式教学源于维果茨基的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,强调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,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,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。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,教师逐渐减少支持,最终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。
2. 抛锚式教学(Anchored Instruction)
抛锚式教学是以真实问题或情境为起点,通过设置一个“锚点”(如一个案例、一个项目或一个现实问题),引导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探究和学习。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情境化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。
二、主要区别对比表
| 对比维度 | 支架式教学 | 抛锚式教学 |
| 理论基础 | 维果茨基的“最近发展区” | 建构主义、情境学习理论 |
| 教学起点 |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| 真实的问题或情境 |
| 教师角色 | 引导者、支持者 | 设计者、组织者 |
| 学生角色 | 被引导者、逐步独立 | 主动探索者、问题解决者 |
| 教学过程 | 分阶段、逐步推进 | 围绕问题展开、多角度探究 |
| 教学目标 |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 |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|
| 适用学科 | 适合语言、数学、科学等需要结构化学习的学科 | 适合社会科学、语文、综合实践活动等需要情境化学习的学科 |
| 教学评价 | 注重过程性评价 | 注重结果性评价与反思性评价 |
三、总结
支架式教学与抛锚式教学各有侧重,前者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支持与引导,后者则强调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。在实际教学中,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、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目标,灵活选择或结合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,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。
以上就是【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的区别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