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:
-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。
-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,并且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,深入探讨闰土的生活经历及其对鲁迅的影响。
- 在教师引导下,学生能够总结出闰土的形象特点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、尊重他人的品质。
- 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重点:理解文中描述的场景及人物性格特征。
难点:分析闰土这一形象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。
三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童年趣事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——《少年闰土》。
2. 复习回顾(10分钟)
回顾上节课的内容,检查学生对于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。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。
3. 新课讲授(20分钟)
(1)朗读课文: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,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,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。
(2)小组讨论: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,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:
- 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闰土是什么样的?
- 你觉得闰土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?
(3)全班交流: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,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补充。
4. 巩固练习(10分钟)
完成课后习题,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。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。
5. 总结提升(5分钟)
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,并谈谈自己的收获。最后布置作业,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等。
四、板书设计:
少年闰土
——鲁迅
人物形象:勇敢、机智、纯朴
社会意义: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和人际关系
五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,例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不够主动,需要教师更多的激励和支持。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,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