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高中语文教学中,古诗词鉴赏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能力,还涉及语言感知、情感体验和文化积淀等多个方面。对于广大高三师生来说,掌握科学的答题技巧,是提升应试能力、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。
一、明确题型与考查重点
2018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:
1. 意象分析题:要求考生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意象,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或思想。
2. 情感主旨题: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情感倾向或中心思想的把握。
3. 语言风格题:关注诗句的语言特点,如用词、修辞、句式等。
4. 表现手法题:涉及对比、象征、借景抒情、托物言志等艺术手法。
5. 比较鉴赏题:要求考生对两首或多首诗词进行比较分析,找出异同点。
二、答题思路与技巧
1. 通读全诗,把握整体
在解答任何一道古诗词鉴赏题之前,首先需要通读整首诗,了解其大致内容和情感基调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:
- 看标题往往能提供关键信息,如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等。
- 看作者: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,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。
- 看注释:部分题目会附有注释,这些往往是解题的重要线索。
2. 抓住关键词,提炼要点
在分析诗歌时,要善于捕捉其中的关键词句,如“愁”、“思”、“孤”、“寒”等,这些词语往往能直接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。
例如,若诗歌中有“孤舟蓑笠翁”,可联想到孤独、清高、隐逸等情感。
3. 结合手法,深入分析
在回答表现手法类题目时,要准确识别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或写作手法,如比喻、拟人、对仗、借代、用典等,并说明其作用。
例如: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运用了对仗和白描手法,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阔与苍凉。
4. 联系时代背景,深化理解
古诗词常与当时的历史背景、社会环境密切相关。教师在讲解时,应引导学生将诗歌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,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三、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
1. 脱离文本,空谈理论
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容易脱离原文,仅凭记忆套用模板,导致答案空洞无物。教师应强调“以诗为本”的原则,鼓励学生从诗中寻找依据。
2. 忽略细节,答非所问
有的学生只注重表面意思,而忽视了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。建议在答题前明确问题类型,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。
3. 语言表达不规范
高考评分标准中,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逻辑性同样重要。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规范、严谨的术语,避免口语化表达。
四、教学建议
1. 加强积累,厚积薄发
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经典诗词,积累常见的意象、典故和表达方式,提升语感和审美能力。
2. 强化训练,举一反三
通过精选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专项训练,帮助学生熟悉题型、掌握方法、提高应变能力。
3. 注重思维训练,培养鉴赏能力
古诗词鉴赏不仅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体现。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、分析和表达。
结语
古诗词鉴赏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,既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考察,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方法指导与能力培养,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鉴赏水平,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。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