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爱莲说课外比较阅读及答案】《爱莲说》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,通过描写莲花的高洁品质,表达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赞美与追求。本文不仅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,也常被作为课外比较阅读的素材,用于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。
在课外比较阅读中,《爱莲说》常常与其他描写植物或借物抒情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,如《竹里馆》、《荷塘月色》、《梅岭三章》等。通过比较这些作品,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作者如何借助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与思想,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。
以下是一篇关于《爱莲说》课外比较阅读的练习题与参考答案,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,拓展思维:
一、阅读下面两段文字,完成后面的问题
甲文:
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;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——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乙文:
我爱莲花,不是因为它有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品格,而是因为它的淡泊与宁静。它不争春,不争艳,只在夏日悄然绽放,不张扬,不喧哗。它虽生于浊水,却始终保持着纯洁的姿态。这种不随波逐流的精神,正是我所敬仰的。
——某篇现代散文节选
问题:
1. 甲文中,作者为何“独爱莲”?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。
2. 乙文中的作者是否认同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观点?你是如何判断的?
3. 比较甲文与乙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。
参考答案:
1. 甲文中,作者“独爱莲”是因为莲花具有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”的高尚品质,这些特点象征着君子的正直、纯洁与独立人格。
2. 乙文中的作者并未直接提及“出淤泥而不染”,但通过对莲花“不争春,不争艳”“不随波逐流”的描述,可以看出他同样认同莲花的高洁品格,因此可以推断他是认同这一观点的。
3. 相同点:两篇文章都通过描写莲花的特性来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赞美。不同点:甲文采用文言文,语言凝练,富有哲理;乙文则为现代白话文,语言通俗,情感更为细腻,侧重于个人感受的表达。
二、拓展思考:
你认为《爱莲说》中的“莲”象征着什么?在现代社会中,是否还有人具备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精神?为什么?
(提示:可以从道德修养、社会环境、个人选择等方面展开思考)
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练习,学生不仅能加深对《爱莲说》的理解,还能学会从多角度分析文章,提高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。希望这篇内容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