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模拟小法庭剧本--校园欺凌-20211205122336】一、剧本简介:
本剧本以校园欺凌事件为背景,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,展现一起因言语侮辱、身体伤害引发的校园暴力案件。剧中角色包括原告、被告、法官、陪审团、律师等,旨在通过真实还原庭审过程,增强学生对校园欺凌危害的认识,提升法律意识和道德责任感。
二、人物设定:
- 原告: 李晓琳(初二学生)
- 被告: 张浩然(初三学生)
- 法官: 王老师(校德育主任)
- 陪审团成员: 三名学生代表
- 原告律师: 刘律师(由教师扮演)
- 被告律师: 赵律师(由教师扮演)
- 证人: 班主任张老师、同学王雨欣
三、剧情概述:
故事发生在一所中学的走廊上。李晓琳因为性格内向,常被张浩然等人嘲笑、排挤。某日,张浩然在课间故意将李晓琳的书包扔进水池,并辱骂她“废物”。李晓琳感到极度委屈,情绪崩溃,在课堂上哭泣。班主任发现后,立即介入调查,并通知家长。
随后,学校组织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,邀请学生参与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校园欺凌的严重性,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。
四、庭审流程:
1. 开庭陈述:
法官宣布开庭,原告律师与被告律师分别进行开场陈述,说明各自立场。
2. 原告方举证:
原告律师出示了李晓琳的伤情记录、当天的监控视频片段、以及同学王雨欣的证词,证明张浩然存在欺凌行为。
3. 被告方辩护:
被告律师指出,张浩然并未有意伤害李晓琳,只是开玩笑,且双方平时关系不错。同时,辩称李晓琳情绪过于敏感,容易误解他人行为。
4. 证人作证:
班主任张老师出庭作证,描述了事发经过及后续处理情况;王雨欣则讲述了当时看到的全过程。
5. 法庭辩论:
双方围绕“是否构成校园欺凌”、“欺凌行为的性质”、“应承担的责任”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。
6. 合议与宣判:
陪审团经过讨论后,认定张浩然的行为已构成校园欺凌,需向李晓琳道歉并接受学校处分。法院宣布判决结果。
五、结语与反思:
庭审结束后,法官总结道:“校园不是法外之地,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应受到谴责。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尊重他人,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。”
随后,全体参与者进行了简短的讨论,分享了自己对校园欺凌的看法,并承诺今后将更加关注身边同学的情绪变化,拒绝冷漠,勇于发声。
六、剧本意义:
本剧本不仅是一场模拟法庭的表演,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,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,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同理心,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、和谐的学习环境。
备注:
本剧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角色人数、台词内容或情节发展,适用于学校法制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