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长春版第七册《荒岛日记》教学设计】一、教材分析:
《荒岛日记》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富有想象力与哲理性的文章。文章通过一个少年在荒岛上独自生存的经历,展现了人在困境中的智慧、勇气与坚持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,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,体会在逆境中成长的主题。
二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:
-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,掌握生字新词。
-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情境体验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文本。
-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- 感受主人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-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三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 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人物心理变化。
- 难点: 探讨“荒岛”象征意义,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拓展思考。
四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:多媒体课件、相关图片、视频资料。
- 学生:预习课文,查找作者信息,初步了解故事背景。
五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展示一张荒岛的图片,提问:“如果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,你会怎么做?”
2.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,激发兴趣。
3. 板书课题:《荒岛日记》,并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。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1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生字新词。
2.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,组织学生认读、组词。
3. 分段朗读,教师纠正发音,指导朗读技巧。
4. 提问: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?你对哪个部分印象最深?
(三)精读感悟(20分钟)
1. 分组讨论:
- 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生活有哪些困难?
- 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?
- 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2. 小组代表发言,教师适时点拨。
3.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,如“他每天记录日记”,说明主人公有良好的习惯和坚定的意志。
4. 情感升华:结合现实,鼓励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与坚持。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播放一段关于野外生存的视频片段,让学生感受真实环境下的挑战。
2. 讨论:如果我们也遇到类似情况,应该怎样应对?
3. 鼓励学生写一篇“我的荒岛日记”,描述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想法和做法。
(五)总结提升(5分钟)
1. 回顾课文内容,强调主人公的精神品质。
2. 教师总结:真正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,而是在风雨中学会坚强。
3. 布置作业:完成“我的荒岛日记”写作任务,并准备下节课分享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荒岛日记
人物:少年
环境:荒岛
心理变化:恐惧 → 坚强 → 成长
主题:面对困境,永不放弃
```
七、教学反思(课后)
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、小组合作、情感体验等方式,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。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仍需加强,今后可结合更多现实生活案例,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