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珍珠鸟》课堂教案实录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:
学生能够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。掌握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、动作的词语,并能仿写相关句子。
2. 过程与方法:
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品析等方法,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由陌生到亲近的过程,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,培养他们关爱生命、尊重自然的情感态度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- 重点:理解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感变化,体会文章所表达的“信赖”主题。
- 难点: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“信赖”在人与动物之间的意义,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多媒体课件(含课文配乐朗读、珍珠鸟图片)
- 学生预习课文,标注不理解的词句
- 黑板、粉笔、作业纸
四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出示几张珍珠鸟的图片,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见过这种小鸟吗?它有什么特点?”
学生自由发言后,教师引入课题: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珍珠鸟的文章,题目是《珍珠鸟》。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任与陪伴的故事。”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1. 教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,学生边听边思考:
-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?
- 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?
2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。
3.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初步阅读感受,归纳课文主要内容。
(三)精读课文,深入探究(20分钟)
1. 分段讲解:
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,重点关注作者与珍珠鸟的关系变化。例如:
- 初次见面时,作者是如何对待珍珠鸟的?
- 随着时间推移,珍珠鸟对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- 最后,珍珠鸟为什么愿意在作者肩头睡觉?
2. 关键词语品析:
教师选取文中描写珍珠鸟动作和神态的词语,如“蹦来蹦去”、“歪着脑袋”、“淘气”等,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。
3. 情感体验:
教师提问:“如果你是作者,看到珍珠鸟慢慢靠近你,你会有什么感受?”
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,加深对“信赖”的理解。
(四)拓展延伸,联系生活(10分钟)
1. 教师提出问题:“在生活中,你有没有遇到过像珍珠鸟一样‘信赖’你的朋友或动物?”
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,教师适时点评,鼓励学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。
2. 布置小练笔:“请你以‘我与一只小动物’为题,写一段话,描述你与它的相处过程。”
(五)总结升华,布置作业(5分钟)
1. 教师总结:
“这篇课文告诉我们,只有彼此信任,才能建立起深厚的感情。无论是人与人之间,还是人与动物之间,信任都是最珍贵的礼物。”
2. 布置作业:
- 朗读课文三遍,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。
- 完成小练笔,字数不少于150字。
五、板书设计
```
《珍珠鸟》
——冯骥才
珍珠鸟:活泼、淘气、可爱
作者:细心、耐心、关爱
主题:信赖创造美好关系
```
六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品析等多种方式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。学生在交流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尤其是在谈论“信赖”这一主题时,思维活跃,表达积极。但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方面仍需加强,今后可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,提升课堂实效性。